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全校5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以青春名义投身抗疫第一线

作者: 时间:2021-01-29 点击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进入元月份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再次发生疫情。面对新冠病毒的不断出现,全校5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疫”无反顾,选择逆行,以青春名义投身抗疫第一线,以勇于担当的无私奉献精神,活跃在抗疫第一线,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青春防线,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抗疫赞歌,书写着别样的精彩人生。

毕瀚文:身残志坚回报社会

640.webp

法学院2019级毕瀚文同学,从小患上了侏儒病,身高只有1.27米,在抗疫志愿者的队伍中,她更显得与众不同。

“与志愿者这个工作相反,一直以来,我都是被别人照顾的对象。因为身材矮小行动十分不便,从小到大都是在享受别人帮助服务下成长的,也感受着社会带来的温暖与感动。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保护好自己同时,尽我所能,为抗疫工作做些贡献,以此回报社会对我的关爱。”毕瀚文同学告诉记者说。

元旦刚过,吉林省部分地区疫情持续传播,也牵动着毕瀚文的心。1月21日,作为一个“残疾人”,她通过校团委的志愿者招募,报名加入长春市朝阳区湖西街道长久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刚过完20岁生日的她,为加入“抗疫志愿者”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而感到自豪。

抗疫期间,长春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毕瀚文尽管行动不便,她每天总是提前来到长久社区第二个核酸检测点入口登记处,协助工作人员填写居民身份信息,帮助医务人员完成核酸检测准备工作。之后,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引导居民出口方向。同时,还主动给居民测量体温,清扫医疗垃圾,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双腿失去了知觉,可她毅然坚守在岗位上。她主动承担运送回收医疗垃圾工作,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她毫不畏惧,每天运输垃圾10多趟,别人走两步的路她要走上三步,别人一次能拿完的东西,她要拿上两次。行走在冰雪面路上的弱小身躯,与手中巨大的垃圾袋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合体的防护服与口罩把她裹得严严实实的,只能露出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由于雪天路滑,检测核酸点的楼梯没有扶手,她及时搀扶行动不便老人和孩子,每天来回上下楼梯上百次。

“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还做的不够完美。这次能执守在防疫第一线,为他人带去方便,内心很高兴。我一定要继续努力,为抗疫尽一份微薄之力。”毕瀚文同学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微小身躯,温暖了长春这座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林芮亦:不顾个人安危投身核酸检测

寒假刚放,便遇到新一轮的疫情防控。2021年元旦刚过,新冠肺炎依旧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此次疫情,吉林省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链不断增长,核酸检测等工作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个危难时刻,儿童福祉学院2018级林芮亦主动加入净月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志愿服务工作。她不顾个人安危,全心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

志愿活动刚开始,林芮亦就安排到防控指挥部,参与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她每天深入到各个卡口,巡视了解物资补充情况,录入被采样人员信息。后来,又被抽调到疾控中心,帮忙整理患者接触者档案资料,负责接收净月疾控中心电话咨询。很多隔离人员打来电话咨询各种问题,尽管有的语言过激,但她耐心解释,及时回复。由于她去年参加过抗疫志愿服务,在处理各种棘手问题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月24日,净月某小区出现疑似病例。一名负责核酸检测的领导严肃地说,“上级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连夜做完整个小区4000多人的核酸检测,凌晨两点必须送到检测中心。”面对6小时之内完成4000多人所有样本贴码及信息录入,工作亮和工作强度可想而知。这名负责的领导告诉她说,这些样本可能会有危险,大家都要小心谨慎。当时她发现自己手里有一个样本的盖子没有拧紧,样本液体流出,手套还破了,当时心里十分紧张。为了赶进度,她立即用酒精消杀处理后马上投入信息录入工作中,直到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出来都是阴性时,才松了一口气。假如有一例为阳性,她和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隔离做核酸。此时,她回到指挥部已经凌晨三点多。“虽然做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很辛苦,但是这份辛苦也更加坚定最后夺取抗疫胜利的信心。我要用自己的付出,构架抗疫胜利的希望之桥。”她告诉记者说。

侯姝羽:和母亲并肩抗疫情

微信图片_20210127210438

“打虎亲兄弟,上阵母女兵。”在长春市宽城区南广街道东四条社区抗疫队伍中,有一对母女格外引人注目。当社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一公布,护理福祉学院2017级学生侯姝羽和母亲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中。在核酸检测点,妈妈负责维持秩序,而她却负责扫码登记。

“妈妈给我做了榜样,我也要为社区做点事儿。一定干出个明堂来。”疫情防控战打响后,侯姝羽每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和妈妈一起走出家门,来到社区服务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为了把核酸检测的消息通知到每个居民,侯姝羽陪着妈妈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逐户地拨打电话。为了不落一人,她还爬到各个居民楼进行现场确认。由于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她和妈妈连续多天加班加点,工作长达15个小时以上。虽然累得“手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但第二天一大早,母女俩第一时间出现在核酸检测现场。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们是众多战疫家庭的一个缩影。疫情无情,但人间有爱。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阻断疫情,,美好的春天一定会如约而至。”为了尽快完成核算检测和其他志愿任务,侯姝羽和她的母亲仍旧在抗疫的第一线默默地坚守着。

程禹博:家乡战疫守在一线

“新青年,奔向前,家乡战疫守在一线。”社会福祉学院2017级程禹博的家乡是吉林省通化市,由于当地疫情形势严峻,本打算寒假出游的他,因疫情发生而被迫改变出行。面对通化市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递增的严峻形势,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土生土长的通化人,他第一时间向通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投送简历,成为了一名骨干志愿者。和父亲一起并肩战役,演绎了“上阵父子兵”的家国情怀。

微信图片_20210128133729

在此次抗疫行动中,他的父亲了解到通化疫情严重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加入到抗疫行动中,开展协助核酸检测、物资搬运、卡点执勤等工作,至今未归。父亲的举动深深地感染着他,更坚定了做好抗疫志愿服务的信心。他所负责的民强社区为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困难多压力大。作为骨干志愿者,他的任务是完成整个民强社区的志愿者筹集、人员分工安排,以及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同时还负责消杀、采买配送、卡点执勤以及社区居委会等日常工作。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他的一举一动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志愿者。

“他总是把需要做的事情提前安排妥当,细心照顾着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这是和他一起服务的志愿者对他的评价。抗疫期间,他利用网络、微信和电话等手段,召集自己的同学、朋友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和他一起并肩抗疫。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共召集了300余名抗疫志愿者,每天都活跃在社区街道的抗疫一线。

在疫情日益严重的关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十分困难。程禹博每天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奔波往返在各个服务区之间,统计当日各种信息资料直到深夜,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已成为常态。长时间的劳累工作,使他在几年前就医治好的牙神经痛再次发作,他咬牙坚持着。他深知,作为一名骨干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也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早日驱散疫情阴霾,通化人民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孟凡莹:做战疫中的最美志愿者

2017级会计学专业的孟凡莹同学曾任商学院五色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去年春节疫情爆发,她看到招募青年防疫志愿者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并担任团省委协助志愿者11群的管理员,线上接触300余名志愿者,宣传引导志愿者开展线上服务,传播抗疫知识。业余时间,她和在乡医院工作的母亲一起下乡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献身志愿服务,在当地村民中传为佳话。由于表现出色,加入党组织,并荣获“吉林省最美战疫志愿者”称号。

元旦前夕,孟凡莹放寒假回到老家吉林榆树市谢家乡,面对疫情,她再一次穿上防护服,投身于抗疫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得知全体村民进行核酸检测时,她第一时间报名成为防疫志愿者。为了尽快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她提前学会核酸检测采样方法,协助村医和村中党支部给村民进行核酸检测,告诉村民核酸采样的正确姿势,确保检测高效进行。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她主动走上前去,问寒问暖,热情周到服务。面对检测场所的人员流动,她及时进行酒精消毒,确保检测核酸人员健康安全。仅两天时间,她和工作人员完成全民采样900余份,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村领导和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她,不愧是吉林省最美抗疫志愿者,也是村里的最美志愿者。可她却这样说:“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一名预备党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不能忘党组织对我的培养,也并能忘记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更不能不忘学校对我的教育成长。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我就义无反顾冲在抗疫的第一线!”

张艺朦:公主岭上的“志愿红”

6

正值年终岁尾,家家户户都在筹备年货,迎接牛年春节的到来。可新冠疫情的强势反扑,让美丽的公主岭城市蒙上了一层阴影。昔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闹市区,一夜之间按下了暂停键。

国际学院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张艺朦同学的家乡就在公主岭市。妈妈是一名医生,爸爸是一名机关人员。疫情一开始,全家人见面变成了一种奢望。她来到爸爸工作的地方,被眼前忙碌的情景震撼了。在她的眼里,以前的志愿者都是穿着红马甲,拿着小红旗和小喇叭,在马路上喊话。而她看到的是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紧张地抗运着各种物资,登记消杀,详细排查重点人员。时值寒冬,气温骤降。志愿者们两鬓结满霜花,护目镜上结了厚厚的冰霜,他们却依然在寒风里奔跑忙碌着。没想到,家乡还有这么多志愿者奋战在抗疫一线,为了守护家园,他们在寒风中默默地奉献着。

张艺朦立即申请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主要负责进出人员的登记、测温和全面消毒,分担社区的日常工作量。在得知城区有重点疫区返城人员的消息后,她主动参与到排查工作中,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楼宇,挨家挨户询问和登记,爬了无数楼梯,敲开了无数道门。尽管身体很累,只要能排查出来一个重点地区返城人员,就能给家乡减少一分被感染的危险。她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由于工作需要,张艺朦被抽调到办公室,负责填报表格和接听电话。可她发现接听电话并不简单,面对年末迫切返乡人群的各种质疑,面对居民生活琐事的各种求助,都需要耐心解答各种不同的问题,还要正确掌握当时疫情变化和当地管控政策。这对于她来说,耐心和应变能力都是一种考验,成功解答每一个问题,都能为整个街道减轻一丝工作压力。

第一轮全民核酸检测时,全辖区6万多人口,每两个小时都要统计上报一次数据。她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脑屏幕,手里不停地分类汇总统计,以保证按时上报不能出错,确保全市核酸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疫情面前,有责任有义务践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也能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骄傲。”如今,张艺朦依然奋战在公主岭抗疫第一线,用最美的“志愿红”为岭城的疫情防控奉献着青春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元旦过后,全校5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逆行抗“疫”,用行动书写人间大爱,书写了无悔的青春答卷。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镇;无论在社区居民区,还是在偏远的乡村山区,他们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和医务人员进行全民核酸检测、测量体温,协助发放抗疫物资、入户排查和卡点执勤,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宣传防疫常识,形成了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青春“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供稿:解克兢 审稿:解克兢)


 


网站维护:商学院金融系 技术支持: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处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版权所有©长春人文学院    吉ICP备11002363号-6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